2020年11月27日下午3点,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教学月之学术系列活动在学院H楼三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我校93级校友、浙江省浙派名师刘鸿为我院师生举行了一场题为“鉴赏·理解·表达:根植于音乐‘本体’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的精彩讲座。我院部分硕士生导师以、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音乐学专业建设负责人袁建军博士主持。

首先,刘鸿老师指出当今中国教育最缺少的就是美育,而音乐在美育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音乐鉴赏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刘鸿老师表示,要让学生听懂作品的基本意思,即学生“知其然”的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审美体验,提高鉴赏能力,形成文化自觉。教师要以感受、品味音乐语言为基点,以培养音乐思维表达和提高音乐涵养为目标,以“美的发生”和“意象表达”为突破口,让学生与音乐学习本身发生共生关系,从而让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体现。
其次,刘鸿老师指出现如今的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音乐本体丢失、音乐味不浓、泛化音乐、学生能力难以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刘鸿老师提出了“思维碰撞”课堂。所谓“思维碰撞”课堂,即聚焦中心问题、关注课堂生成、聚焦原性问题,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刘鸿老师还提出了“主问题”教学,他认为“主问题”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是引发学生整体鉴赏的重要方面,对教学起到主导和支撑作用。
再次,刘鸿老师谈到了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刘鸿老师以自身参与建设的“纪念日主题音乐教育”微课堂为例子向我们进行说明。他认为教师应该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涵养以及人格品行,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方向,将德育融入音乐教育活动中,将立德树人发挥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让立德树人引领音乐教育的创作。
最后,袁建军博士对刘鸿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说道:“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刘鸿老师以自身长期扎根一线所得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并且通过大量、生动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直观的展示,为我院培育音乐教育方向的合格人才提供了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