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动文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响应学校“回归育人本位 打造质量文化”的教学月主题,11月26日上午,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史秀菊为文学院教师作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目标下的高校本科教学漫谈”专题云讲座。文学院师生30余人在线聆听。讲座由陈志华副院长主持。

史秀菊教授从政策文件解读、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特色凝练和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对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了精彩分享,并以自己所负责的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建设为例,帮助老师们更清晰地理解课程应该如何创新,才能让“教师强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课程优起来”。史秀菊教授着力分析了国家级一流课程遴选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强调课程建设要注重“质量为本”原则,要注重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此次讲座专门设置了交流讨论环节,史秀菊教授针对“如何做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合” 、“如何进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建设规划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给予细致解答,为我院的课程建设工作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本次讲座反响热烈,教师们普遍反馈受益良多。

陈志华副院长在总结时指出,史秀菊教授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指导,既有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深度思考,又有以立体式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案例示范,帮助学院教师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有了更加具体化、系统性的认知。
此次讲座有力促进了文学院的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对于推动文学院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图/文 文学院)